中国植物志
>> 第11卷 >> 莎草科 Cyperaceae >> 莎草属 Cyperus
24.云南莎草 图版LI,1-7
Cyperus duclouxii E. -G. Camus in Lecomte, Notul. Syst. I (1910) 244; Kukenth. in Engl. Pflanzenr. Heft 101, IV, 20 (1936) 215——Cyperus dichrosta-chyus Kukenth. l. c. (1936) 233, Pl. sinen. , non Hochst.
多年生草本,具木质的匍匐根状茎。稈高15-65厘米,扁三稜形,平滑。叶短于稈,少有长于稈,宽5-10毫米,平张,背面常具小横脉;叶鞘短,红褐色。苞片2-3枚,叶状,长于花序,最宽达8毫米,边缘粗糙;复出长侧枝聚繖花序具4-6个第一次辐射枝,辐射枝最长达3.5厘米;小穗3-10个成指状排列,卵形或披针形,长2-6毫米,宽1.5-2毫米,具4-16朵花;小穗轴无翅;鳞片紧贴并呈复瓦状排列,膜质,圆卵形或近圆形,长约1.5毫米,顶端圆,有时具极短的短尖,背面稍呈龙骨状突起,黄绿色,两侧黑紫色,上端具白色透明的边,脉3条;雄蕊2,花药线状长圆形;花柱长或中等长,柱头3。小坚果长圆形或椭圆形,三稜形,长约为鳞片的2/3,淡黄色。花果期6-11月。
产于云南、四川、贵州;多生长于水边或山地潮湿草地上。